查看原文
其他

优化育人生态,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教分论坛 中国教科院 2023-06-28
前言

9月28日,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2021年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以视频方式发表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会议。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等代表获奖人员发言,钟秉林教授等在主论坛作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分论坛和青年论坛诸位专家学者作相关报告。专家的发言、报告引起了热烈反响。我们陆续推送与会专家的精彩发言和报告文稿,敬请关注。

 


9月29日,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基础教育分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是“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基础教育育人生态的优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科院、中国教育学会、西南大学等单位的16位专家作报告。全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专家学者、校长和一线教师代表参加论坛。与会代表就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聚焦优化育人生态、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达成了广泛共识。论坛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1


追问高点问题

深度探究“育人生态”优化方略


基础教育“育人生态”优化这一命题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塑造健康优良的育人生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保证。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政策密集出台,多点齐发,覆盖了从学前到高中各个阶段,涉及课程、教材、质量评价等重点领域。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基础教育作出的这些重大战略擘画,事关“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
关注教育的“生态”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在快速实现普及目标下,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基础教育从注重规模扩展到注重内涵发展、从注重传统教学到注重教技融合、从注重行政管理到注重现代治理转变的结果,同时也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教育生态不好,事业就难以发展,学生就不能健康快乐成长。教育生态不仅是一个理论学说,更是解决当下教育问题的有力武器。运用教育生态的原理和规律,能够深入洞察教育的本质及其运行机制,能够主动地调控教育外部和内部的生态平衡,能够指导规划设计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够促使课堂与社会及课堂内部的关系发生转变,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多维效益。


2


聚焦政策落实

全面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今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中央作出“双减”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对基础教育育人生态的根本性、系统性优化,对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是中央领导同志的明确指示、是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要切实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必须要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着力解决好“管得过多”问题、“缺乏动力”问题、“保障不够”问题和“管理不善”问题;必须要完善学校的主体功能,提高学校的服务能力,努力实现课后服务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经费落实到位;必须牢牢把握学校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核心任务,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鼓励支持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必须要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教学计划、作业管理规定、考试管理规定。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动脉。课堂教学更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压舱石”。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为此,课堂教学必须肩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升学校育人水平、确保学生学习回归校园的神圣使命;必须牢固树立“为学生提供高品质学习生活”的宗旨追求;必须优化“让学生经历科学完满学习过程”的实践行动。必须创设育人为本的高品质课堂——彰显育人的高尚和目标的丰厚,塑造有灵魂有质感的课堂;追求学习的高效和教学的灵动,塑造有张力有潜能的课堂。具体来看,要着力强化课程内容的育人意义,让课程内容充满穿透力;要着力强化教师教学的人文意涵,让教师教学充满感染力;要着力强化学生学习的自由意趣,让学生学习充满生命力。


3


深化综合改革

着力优化区域基础教育育人生态


会议邀请了湖北省宜昌市、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地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部门负责人分享了区域优化基础教育育人生态的经验。宜昌市作为首批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高位谋划抓统筹,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刀刃向内抓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建共育抓协同,创造教育发展良好外部环境,不断构建优质均衡区域教育生态。青羊区从主体群落、场域建设、支撑维度三个角度组建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家庭、社区和社会和谐共生、共荣共进的“1+333区域教育生态系统”。荔湾区优化教育资源整合,提升教育品质;优化教育管理,保障教育系统高效运行;稳固强师工程,强大教育发展引擎;坚持“五育”并举,优化育人方式;强化家庭教育和生态德育,形成教育合力;守住安全底线,保障育人环境,不断优化育人生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育人为本”高品质课堂等四个方面和试行湾区教育的飞地模式等7项行动策略介绍了广州基础教育的未来规划。深圳市教科院以学科示范基地为核心,探索学科课程教学实施的实践模型,带动全市学科课程教学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普通高中育人质量。另外,与会代表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策略和教师“县管校聘”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4


提升育人质量

切实有效为学生高品质发展奠基


建设高品质学校是实现高品质育人的关键和前提。与会代表认为,高品质学校的关键要素包括:优质课程、好的制度、优秀文化、优质校长、优质教师,建设高品质学校要重新审视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问题。与会代表还提出了学校文化“秀于外、慧于中、诚于内”的品格表征,认为成就美好教育生活的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分类管理、分层建设、分步工作”路径,要言述有道、默会有方,要实现平台、价值和机制的升维,不断促进文化协商融合,要实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审美管理。与会代表还从高品质教学、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实践经验等角度具体谈了路径方法,认为高品质的教学在于化知识为素养,并系统概述了“简化到真实情境的驱动、学科与跨学科相协作、高阶思维包裹低阶思维、认知与非认知相整合”等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教学策略。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建立了以“和”为贵、全面育人的文化体系,从和而不同的教育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和融课程、激发师生和合共进的内驱力、构建家校共育的和谐生态格局四方面分享了经验。中国教科院荔湾实验学校构建了“心禾”家长课程体系,举办家长沙龙,开展多彩活动,搭建平台并拓展多种资源促进家长和学校师生建立学习共同体等,不断促进家校社协同共育,营造良好育人生态。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介绍了学校教师发展品质提升的实践探索,即在学校立人文化的统领下,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教师发展金链条、课堂教学六件套等构建大实验教师行动学习策略,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更加科学有序。

 


执笔人:李红恩、王玉国、李铁安(中国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往期回顾






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杨银付:深化改革,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石中英|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调查报告:教师视角王振中:“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挑战袁振国:智能时代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的历史实现任少波:以高水平创新引领大学高质量发展钟秉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窦桂梅:让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最大公约数邬志辉:扎根中国乡土大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顾明远:教育科研要研究现实中的真问题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2021年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召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